
8月26日,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“环保烟花及智能化燃放系统研发”推进会在湘科集团召开,来自相关部门、地方政府、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代表齐聚湘科集团,经过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、专家评审、政府指导、项目组研讨等多环节融合,不仅为传统烟花产业破解“安全、环保、价值”三重困局提供了“湖南方案”,更展现出省属国企以军工技术赋能民生产业的创新担当。
破壁重生:军工技术重塑千年产业基因
在浏阳河畔延续千年的璀璨烟火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湖南烟花爆竹产业——这个承载着湖湘文化基因、年产值近千亿的民生产业,亟需一场技术革命。
“湘科集团作为省内相关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要创新力量,主动谋划、积极推动烟花项目,体现了企业的远见卓识、责任担当,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擦亮我省烟花爆竹品牌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。”省政协常委、民革湖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范泽容表示,省政协将履行“促进者”职责,发挥“智囊团”优势,担当“联结者”使命,尽全力让项目结出丰硕成果,为我省烟花爆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、注入新动能。
省国资委党委委员、副主任张翔表示:“该项目是省属国企锚定实现‘三高四新’美好蓝图,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生动实践,省国资委将从政策、人才、资金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,推动军工技术与民用产业深度融合。”省科技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周斌指出:“省科技厅将构建‘沿途下蛋’机制,支持项目团队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,力争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,抢占技术制高点。”
会上,省委军民融合办、省工信厅、省应急厅结合部门职责,对项目推进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,并表示一定将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到位,全力支持湘科集团打造烟花业态新集群。
协同创新:政校企合力构建产业新生态
这场涉及千亿产业的变革,注定不是单打独斗。在省市多部门构建的“立体化支持网络”下,政校企协同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:
政府搭台:省国资委设立专项基金,推动省属国企创新基金向项目倾斜;省科技厅构建“沿途下蛋”机制,从研发到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;地方政府开放文旅场景,临澧县率先将景区节庆活动作为技术试验场。临澧县县长胡彬彬表示:“这不是单一项目的推进,而是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度实践。”
校企创联:湘科集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省环科院等组建创新联合体,攻克火工品与烟花融合的技术壁垒;浏阳花炮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标准制定,推动“无火药发射系统”等核心技术产业化。湘科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聂诚透露:“项目已完成微烟发射药关键技术攻关,正推进中试与安全论证,未来将实现燃放过程精准控制、远程操作。”
科研攻坚:项目团队在“氟聚物基能量材料反应机理”“高压冷发射多场耦合控制”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,开发的智能燃放平台可实现毫秒级精准控制。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、院士、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冯长根评价:“项目的创新性很好,从根本上取代了传统黑火药CHON系能量来源,是全新的颠覆性技术路线。”
智造未来:从文化符号到科技引擎的跨越
在湘科集团的规划蓝图中,这场技术革命将分三步走。
技术熟化:完成核心药剂与智能系统的中试验证,制定行业标准;
产业跃升:建成智能制造基地,推动产品在文旅、会展场景规模化应用;
生态构建:形成“技术研发-装备制造-场景运营”的全产业链集群。
“我们要打造的不仅是安全环保的烟花产品,更是面向未来的智能焰火系统。我们将用三年时间打造‘安全、绿色、智能’的烟花产业标杆,让千年烟火在新时代响得更响、亮得更久、传得更远”。项目展示的未来场景令人期待。
从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,从污染困扰到绿色智造,湖南烟花产业的蜕变,印证着一个真理:传统产业的生命力,在于永不停息的创新。在这场由地方军工企业扛鼎的技术革命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烟花的新生,更是湘科集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雄心壮志。
这种变革的价值远超产业本身。正如省政协委员、长沙市副市长、民革长沙市委会主委康镇麟所言:“当千年烟火遇上现代科技,湖南不仅守护了文化遗产,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。这种创新样本,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。”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