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4月28日,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,湘科集团捷报频传:湖南兵器建华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军品开发部主管刘光华、湖南兵器长城机械有限公司工装班班长刘建伟荣获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他们以执着匠心锻造国之重器,以实干担当书写军工战线“择一事、终一生”的奋斗传奇。
刘光华:35年淬炼 以刀尖丈量国防精度
在湘南深山的军工车间里,总有一道身影穿梭于车床与图纸之间。18岁踏入工厂,35年深耕不辍,刘光华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金属坯料锻造成大国重器的核心部件。从普通车工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他始终坚守“产品零缺陷”的铁律。
“那次发射管卡壳事故,全厂束手无策时,他愣是用刮刀在0.01毫米误差间力挽狂澜”。同事至今对那惊险时刻记忆犹新。凭借“望闻问切”的独门绝技,刘光华带领团队完成40余项技术革新,攻克薄壁零件加工、自动送料系统改造等20余项行业难题,推动月产量从1万件飙升至5万件,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2亿元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他领衔的“刘光华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累计培养高级技工300余人,其中23人获省级以上荣誉,真正实现了“一人精进带动百人成才”的传奇。
刘建伟:29年坚守 微米之间铸就大国重器
在精密钳工的世界里,0.001毫米是极致的代名词——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十分之一。刘建伟却将这个尺度变成了日常标准。19岁拿起锉刀,29年磨砺不辍,他练就了“以手为尺”的绝活:无需量具,单凭指尖触觉即可将工件精度控制在微米级。
“军工产品容不得半点瑕疵。”秉持这样的信念,他带队研发的“钻铰锪孔定位夹具“使生产效率提升4倍,合格率稳定达98%以上。这项创新不仅获评湖南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,更催生出3项国家专利。作为“刘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领军人,他累计完成技术攻关49项,为企业降本增效超千万元。面对赞誉,这位朴实的钳工师傅总是说:“我这辈子就干好两件事——做好每一个零件,带好每一个徒弟。”
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新时代
从刘光华的“刀尖舞者”到刘建伟的“微米精工”,两位劳模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湘科集团深厚的工匠文化底蕴。在他们手中,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:数控机床前的编程高手能徒手绘制精密加工草图,智能工厂里的工程师仍保持着手工研磨零件的手感。正如刘建伟所言:“智能时代更需要匠心,因为机器永远替代不了人对品质的敬畏。”
站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,他们的故事仍在续写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:在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征程上,每一份坚守都熠熠生辉,每一次突破都值得喝彩。这对从地方军工走出的“大国工匠”,正是新时代劳动者最美的模样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